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
施佳青
幸福感参与度学科带头人及年级组长
在惠立幼儿园基线评估中,除了对不同领域的考察外,也包括对幸福感与参与度的评估。这涵盖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孩子的心理状态如何(幸福感)? 孩子在参与活动时的投入程度如何 (参与度)?
良好的幸福感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帮助孩子发展情绪,提升自信心、自我价值感、复原力,也有利于孩子积极情绪的构建与拓展。一般来说,高参与度的孩子是专注而且是不易被打断的;他们充满了活力与动力 ,被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 ,因此能更加容易参与到深度学习中。
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幸福感与参与度,并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来提升幸福感与参与度,是每一位教师在基线评估前后都十分关注的目标内容。在基线评估之后,我们会继续通过普筛了解每个孩子的幸福感与参与度, 精筛来了解班级的幸福感与参与度程度,以此从不同的层面来支持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学术发展。我们也非常欢迎家长与班级老师分享孩子在家时的幸福感与参与度的表现情况。
除了幸福感与参与度,今天也特别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习惯的养成”。
在早期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部分。很多书本中会提到“坚持”,主要观点为“坚持做一件事情,做久了,就会习惯,而习惯成自然”。那如何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以此去养成一个好习惯呢?以下是几条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积极的体验感
积极良好的体验感也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初期,帮助孩子感受到好习惯带来的舒适与愉悦。比如,收拾整齐玩具,在下一次玩地时候能非常方便的取用玩具。帮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去做某件事,而不是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让他做某件事。一个人自己选择做的事情往往更加有动力,这样养成的习惯也更为持久。
承担后果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承担他们需要承担的后果。比如不收拾玩具,就可能承担找不到玩具的后果。早上磨蹭,就可能面临迟到,并且错过与朋友们一起探索的时间。很多家长一直不忍心让孩子承担后果,因此就会替孩子解决了问题,比如家长总是替孩子收拾玩具。如果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承担一下这个坏习惯带来的后果。这个后果也许就能成为孩子自己想要改变的动力。
扫码报名十月活动
Scan to attend an October session
扫码报名十一月活动
Scan to attend a November session